2016金融量化投资高峰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稿时间:2016-12-27浏览次数:2763

 

 

 

 

20161221日下午,“金融量化投资高峰论坛”在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和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本次活动特邀请了鄞州区金融办副主任陈良、中国金融工程学会理事张震、首经贸金融学院院长助理杨阳、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白志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潘慧峰、云量科技董事长石勇、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章勇敏、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工程实验室谢斐以及来自各企业机构的代表,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部长杨亚萍、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孟祥霞、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郭秋丽、商学院副院长岑忠迪以及商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据悉,该论坛通过主题演讲与自由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量化投资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背景下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此次论坛由商学院办公室主任刘美玲主持。

首先,杨亚萍部长代表浙江万里学院向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致辞。杨部长指出此次论坛的举办正值我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示范高校建设和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与学校“十三五”规划相契合,寄望商学院能在量化投资交易平台、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

随后,商学院孟祥霞院长分别就商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学科竞赛、创业教育、科研以及量化投资特色班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孟院长表示,希望此次的学术论坛能为商学院在量化投资科研、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之后,鄞州区金融办陈良副主任详细介绍了鄞州区的经济情况、发展金融产业的条件以及自己对量化投资的心得体会;中国金融工学会理事张震先生讲述了个人与宁波的渊源,并对量化投资的内容做了概述;首经贸金融学院院长助理杨阳女士介绍了高校量化投资研究发展历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智慧公司总裁助理白志国先生介绍了上海大智慧公司的相关情况,提出了关于培养量化投资特色人才方面的建议。各位嘉宾的讲话燃起了在场听众对本次论坛的兴趣与激情,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下,由商学院孟祥霞院长和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白志国先生,共同为浙江万里学院与大智慧公司共建的“量化投资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在专题报告环节,首先潘慧峰教授给大家做了题为《股票多因子策略的学术框架》的学术报告。潘教授运用详实具体的数据,从交易模式、投资策略、和定价效率、合约流动性等方面介绍了股票的多因子策略,并举了大量例子讲解学术框架、学术价值以及量化投资理念和方法。

随后,云量投资董事长石勇先生从自身的教育经历到目前从事的职业方面娓娓道来。在石先生看来,量化投资不仅是一种技术、模型,更是一种思想,而数学功底、统计学应用、计算机编程和建模、量化交易经历等,都是成为一名金融量化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章勇敏教授借助金融计量方法,对美国和中国的期货市场进行了对比,阐述中国的期货市场流动性的风险。

上海财经大学谢斐博士则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量化实验室的建设特色,以及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量化投资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成效。

1222日上午的自由讨论环节,商学院院长孟祥霞、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白志国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潘慧峰教授、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商学院李浩教授等专业人士,以及来自金融行业机构的企业家,共同在商学院会议室针对量化投资策略与实践、量化投资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商学院李浩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上,白志国先生就大智慧金融云服务系统进行介绍,对高校金融量化平台、推广量化社区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对平台完整结构进行了规划,推荐了启明星金融量化平台模块管理的机制和远程维护的数据服务。潘慧峰教授对可视化科技进行解释、拓展并举例分析,对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田渭东先生则介绍了研究所的投研平台,并点明高校教学应与市场实践充分结合,同时也分析了量化交易的现状,指出了影响市场因素的发展趋势。李浩教授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了将实践思想充分融进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使教学管理和内容模块化,高校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充分切合,并从技术层面分析了量化的利和弊。石勇董事长就量化投资特色班的课程开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学校开设课程应做到课堂量化,进行模拟交易,提前学习工具性的课程。各位与会人士就这些主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并对商学院量化投资人才培养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对特色班的定位、了解了课程需求,共同分享了对量化交易投资的见解。

本次高峰论坛,云集了众多来自量化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金融行业的精英,他们提供富有远见的专题演讲,对金融量化投资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解读,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里的热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不仅为推进我校应用型示范高校建设和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也为商学院在量化投资的学术科研、专业建设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文/尹力、王萍、李浩;摄/吴桐、周港华、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