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课程英文名 | Macroeconomics | |||||
课程编号 | 1A21325 | 课程类别 | 核心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 |
学分 | 3 | 理论+实验 | 3+0 | 总学时数 | 48 | |
先修课程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 | |||||
开课学院 | 商学院 | 开课系部 | 国贸与会展系 | |||
面向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 | 开课学期 | 4 | |||
注: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模块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修/选修
一、课程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是研究经济总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以国民经济总量为研究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模型,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开放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经营决策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个人、家庭、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做到能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以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经济理论,为学生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诚信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支撑和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要求的第6项要求,具体内容为:“具备敬业、守业的职业精神,了解并遵守所学专业的伦理和职业道德。”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诚信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诚信经营,遵守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为祖国经济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将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人才培养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2.1 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理解国际商法和国际惯例,培养专业法律意识、法律判断能力。
●奠定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使得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在掌握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的同时,为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并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能够把身边的经济方面案例联系起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毕业要求2.2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领域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提升学生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人文科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社会经济问题。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政策制定或管理需求的处理方法,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理论和应用创新意识,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习俗等因素影响。使学生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就复杂社会经济问题与政府机构、企业、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Topics)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评价方式 |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 |
2.1 | 2.2 | |||
1、宏观经济计量与核算 包括:第1节国内生产总值/第2节价格水平及其衡量/第3节失业及其衡量 |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等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
| √ | √ |
2、产品市场均衡:凯恩斯模型 包括:第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2节消费需求和储蓄/第3节投资需求/第4节乘数 | 面授、启发式教学、慕课教学、课堂讨论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课后研讨
| √ | √ |
3、产品—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包括:第1节IS曲线/第2节LM曲线/第3节IS-LM模型 |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 | √ | |
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包括:第1节 曲线及其移动/第2节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第3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4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 面授、启发式教学、慕课教学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课后研讨
| √ | |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包括:第1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2章财政政策/第3节货币政策/第4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协调 |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 | √ | √ |
6、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1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2节新古典增长模型/第3节内生增长理论 |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课后研讨
| √ | √ |
7、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第1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第2节失业的影响和奥肯定律/第3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第4节通货膨胀的影响 |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 诊断性评价:考勤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堂研讨 | √ | √ |
全部内容 |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或综合报告) | |||
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1.宏观经济计量与核算
(1)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的收入循环流程与国民经济恒等式。
●国民帐户体系:国民收入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
●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GDP、GNP、NNP、NI、PI、DPI。
●对GDP的评价。
[小班研讨内容]
●案例研讨内容
众说纷纭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和综合经济考核的权威指标,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GDP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近些年来,GDP普遍受到质疑,一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们不禁要问:GDP怎么了?究竟如何看待GDP?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宏观经济的收入循环流程与国民经济恒等式;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
●教学难点:三对注入和漏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理解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GDP、GNP、NNP、NI、PI、DPI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尤其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国民经济均衡运行条件,能够熟练表达宏观经济的收入循环流程。
●记忆和理解GDP核算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掌握价格水平的概念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并重点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
●理解劳动力的构成。掌握失业的定义和简单分类,尤其要记忆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的含义,及其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和其他宏观指标的关系和意义。
●能对GDP指标、价格水平指标和失业指标进行评析,对比不同指标的异同点和现实意义。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通过宏观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理论观,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各种重大社会现象的透彻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必然性深刻认识的能力。在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等问题时,能正确理解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让学生明辨是非,明白如果把个人利益不适当地突出到有害于集体和社会利益的程度,不仅对社会和集体不利,其个人利益也实现不了。
2.产品市场均衡:凯恩斯模型
(1)教学内容:
●凯恩斯革命:古典经济理论;萨伊定理;凯恩斯革命。
●消费与储蓄分析:消费、储蓄与收入;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理论及比较等。
●投资理论分析:资本边际效率;投资需求曲线;乘数原理与投资乘数;加速原理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凯恩斯革命;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乘数原理。
●教学难点:消费的影响因素理论;征税对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的影响。
(3)教学目标:
●掌握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的概念。
●掌握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的概念
●了解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以及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理解投资、资本及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以及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要求能通过公式法求得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
●掌握利用45度线建立简单的总需求模型的分析方法。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社会演进发展过程的异同和现阶段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了解各国的文化、法律和习俗对经济发展,尤其是消费和投资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商业伦理。
3. 产品—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1)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教学内容]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IS-LM模型。
●挤出效应与凯恩斯陷阱。
●IS-LM曲线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
[小班研讨内容]
案例研讨内容
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政策分析
IS一LM模型说明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均衡的收入水平。但是,这个模型的预测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巧一LM模型说明了政府购买增加提高了GDP,税收增加减少了GDP。但是,当经济学家分析某个政策建议时,他们需要知道的不仅是这种影响的方向,而且还有这种影响的大小。例如,如果议会增税1000亿美元,而货币政策并不改变,GDP会减少多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经济学家需要超出IS-LM模型的图形表述。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为评价政策建议提供了一种方法。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定量地描述经济,而不仅仅是定性地描述经济的模型。这些模型在本质上是比IS-LM模型更为复杂也更为现实的形式。那些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经济学家用历史数据来估算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这类参数。一旦建立了这样的模型,经济学家就可以借助于电脑同时估算出各种政策的效应。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IS、LM曲线的推导和IS-LM模型;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价。
●教学难点:IS、LM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价。
(3)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IS、LM曲线的推导。
●了解IS-LM模型分析方法时如何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修正的。
●能够建立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
●理解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决定问题。
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1)教学内容:
●总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分析: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等。
●长期总供给曲线分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积累;技术水平等。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税收政策分析:税收对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税收对资本投入的影响;拉弗曲线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短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作用的影响;拉弗曲线
●教学难点: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短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作用的影响;拉弗曲线
(3)教学目标:
●区分总需求曲线和IS曲线。
●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影响因素。
●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含义,特别是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区别。
●结合计算,理解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以及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教学内容]
●金融资产结构:货币及货币供给;有价债券;股票等。
●银行体系与存款创造:存款准备金;多倍存款创造;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等。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
●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对货币的总需求。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托宾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政府支出政策等。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
[小班研讨内容]
案例研讨内容
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8年亚洲许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经济遭到重创。由泰铢贬值开始,不少亚洲国家货币纷纷贬值,我国政府从维持亚洲地区经济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就必然影响我国出口,因为周边国家货币贬值而我国货币不贬值,必然会影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再从当时国内经济形势看,几年来为治理通货膨胀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适度从紧的效应已强烈地显现出来,那就是市场低迷,物价下跌,内需严重不足。
内需和外需都不足,怎么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国际上更通行的说法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始终坚持经常性预算不打赤字,建设性预算不突破年初确定的规模。在银行存款增加较多,物资供给充裕,物价持续负增长,利率水平较低条件下,发行国债搞建设既可以利用闲置生产能力,拉动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银行利息负担,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可谓一举多得。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就增发了国债1000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这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推动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也成为当年亚洲地区唯一保持经济较高增长速度的国家。
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从1999年到2001年,我国每年增发国债都在500亿元以上。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也得以启动,这对增强中国经济增长后劲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如此,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在过去6年间,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6年共增加就业700万~1000万人,为促进社会稳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当然,积极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自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预算赤字也就一直处于较快上升之中,从1997年底的1131亿元,2003年底已增至3198亿元,增长近2倍。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即赤字率已由1998年的1.2%上升到2002年的3%,达到了国际普遍认同的债券警戒线水平。
2003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形势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如果说原来地方政府、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从而需要中央政府以积极推行财政政策的话,那么,到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已显现出一股投资过猛的热浪,而且结构很不合理,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和高档房地产投资增长特别快,这些行业的投资中,中央政府所占的比例已很小,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的投资。例如投资于钢铁的资金有76.1%是企业自筹,财政资金仅占很小比例。这一方面表明,前几年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已使整个国民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氛围已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该完成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不仅如此,从1998年到2002年底和2003年初这些年间,我国民营资本已有长足发展,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应当逐步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自己去进行。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中央投资,大规模发行国债,则势必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和抑制作用,因为财政投资一般不赢利,或者回收期限很长,因此,只能靠增加税收来偿还国债。在这样一些背景下,财政部审时度势,作出了要将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财政政策的及时转变。中性财政政策意味着财政投资扩张力度将减弱,适度紧缩财政资金所支持的项目,同时,对国债使用的结构和方向进行调整,由拉动投资需求转变为刺激消费需求,由拉动第二产业(制造业)转向拉动第一产业,尤其是农林和环境生态等方面。当然,为保证在建工程完工,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也需要一个过程。
2012年以来,财政政策延续了200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但在具体运作上有了较多改变。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强调结构性减税,2018年强调减税降费,2019年更是强调加力提效。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财政政策中自动稳定器。
●教学难点:货币的三种需求动机和货币的供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
(3)教学目标:
●掌握货币的供给机制、货币需求及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理解从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到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脉络。
●了解并掌握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经济形势进行讨论。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经济法律意识。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宏观经济法体系下的财政法、税法、金融调控法、投资法、价格调控法。如税法所包含的税务种类,课税的对象,纳税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税务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尊法守法。
n 培养学生的大局观。通过学习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要更加深刻理解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建设方针,明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需要不同的分别适应本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指导政策。明白当代大学生肩上的责任和重担,要有坚忍不拔地投身于变革现实、实现价值目标而拼搏,并且将成为其思想行为的准则,驱动自我人格的塑造。
6.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1)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教学内容]
●经济周期概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的类型。
●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创新理论;心理自生周期理论;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理论等。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卡尔多周期模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希克斯模型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名义粘性;价格弹性的不稳定性。
●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新剑桥模型;增长极限论。
[小班研讨内容]
案例研讨内容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加。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国实际GDP的年增长率来衡量。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率,它决定一国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在增长率上的细小差别会在未来转变为经济活动水平的巨大差异,因为经济增长是年复一年累积而成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征;熊彼特创新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索罗增长模型。
●教学难点: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索罗增长模型。
(3)教学目标: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以及经济周期的特征、类型和周期理论的演变。
●掌握经济增长理论,了解经济增长的特征、源泉及基本增长模式。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没有科学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难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也难以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同增加科学精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加大科学文化含量,从现代科技最新成果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学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了解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力量和科技兴国的重要性。
7.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1)教学内容:
[大班理论教学内容]
●失业的概念与分类:失业的概念;奥肯定律;失业的分类。
●自然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然失业率;降低自然失业率的对策;降低非自愿失业的对策等。
●通货膨胀概述,包括:通货膨胀的概念与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的类型,包括: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滞胀与菲利浦斯曲线。
●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包括: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包括:抑制总需求;稳定总供给及其他对策。
[小班研讨内容]
案例研讨内容
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与失业是经济状况十分重要的指标,下面从实际数据出发,考察美国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情况,并说明二者的关系。图2-6表示美国自1961年以来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历史。这些将近40年的数据说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通货膨胀(百分比)
24 6810失业(百分比)
说明滞胀与菲利浦斯曲线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滞胀与菲利浦斯曲线;通货膨胀的效应;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奥肯定律;自然失业率与贝弗里奇曲线;工字刚性与非自愿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
●教学难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滞胀与菲利浦斯曲线;自然失业率与贝弗里奇曲线;工字刚性与非自愿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
(3)教学目标:
●掌握失业的概念、衡量、分类及原因。
●了解自然失业与非资源失业的成因及对策,并具体探讨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模式及治理对策,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消除滞胀,实现经济增长。
●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类型、原因、对经济的影响。
●理解滞胀和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
[德育要素及内容]
¡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在学习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之后,明白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即使在今天的工作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尽到匹夫之责。
三、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1、平时成绩:占60%
●其中自主性学习成绩占50%,过程性学习成绩占50%。
●自主性学习成绩主要以自主学习测试为主。
●过程性学习成绩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度、单元验收测试、作业、小组研讨等成绩组成。
2. 期末考试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满分100分,由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组成。
其中,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案例分析或研讨分析等内容评价标准如下:
成果 | 不达标 (0-59分) | 基本达标 (60-70分) | 达标 (71-84分) | 优秀 (85-100分) |
知识掌握和理解 |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差,表述错误较多 |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好,表述有部分错 |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很好,表述错误较少 |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极好,没有表述错误 |
理论应用 | 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 理论应用能力较好,能够利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分析,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 知识应用能力很好,擅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 能充分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问题分析 | 分析能力有限,缺乏中心思想和逻辑线索 | 分析能力较强,逻辑整体连贯,但存在部分错误与模糊之处 | 分析能力强,内容连贯一致,论证到位 | 分析问题能力很强,条理清晰,逻辑明确,阐释充分 |
四、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采用如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以面授方式为主。
(2)案例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案例,课下学生自学案例内容,课堂开展案例讨论,结束后提交案例分析总结。
(3)研讨式教学:本课程根据知识点内容安排1次研讨,每次研讨结束要求提交研讨报告一份。
(4)要求自学部分教学内容。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 理论 学时 | 案例 学时 | 研讨 学时 | 实验 学时 | 自学 学时 | 习题课 | 讨论 学时 |
1、宏观经济计量与核算 | 4 | 2 | |||||
2、产品市场均衡:凯恩斯模型 | 6 | 2 | 3 | ||||
3、产品—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 6 | 2 | |||||
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 6 | 2 | 3 | ||||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6 | 2 | 2 | ||||
6、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 4 | 2 | |||||
7、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 6 | 2 | 4 | 3 | 2 | ||
合 计 | 38 | 10 | 10 | 9 | 2 | ||
总 计 | 39学时+9自学学时 |
备注:自学学时用于预习、复习、在线习题、自学、课堂拓展等学习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
核心教材:
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年3月第4版
2.张苏主编,《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3.武拉平主编,《西方经济学案例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4.付达院主编,《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七、教学团队
指导教师:
王勇,男,教授,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总体设计,校一流课程建设总体规划与实施,申报规划建设省级一流课程;
孙雅玲,女,副教授,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主要承担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服务贸易》等课程讲授、一流课程建设等任务;
曹梦弋,女,讲师,国贸与会展系专任教师,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课程讲授、一流课程建设等任务;
蔡春林,男,讲师,国贸与会展系专任教师,微观经济学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别市场与国别经济》等课程讲授、一流课程建设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