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12021级教学大纲

发稿时间:2022-09-29浏览次数:10

万里学院2021级国际商务-国际商务1教学大纲1A21525International Business 1

2022-06-05


《国际商务1》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Business 1



课程英文名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

课程编号

1A21525

课程类别

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3

理论+实验

3+0

总学时数

48

先修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开课学院

商学院

开课系部

国贸与会展系

面向专业

国际商务

开课学期

3








注: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模块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修/选修


一、课程描述

  《国际商务1》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理解、把握和驾驭国际商务环境,从而突出体现全球视野下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职业定位,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更有效地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商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化、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政治经济和经济发展、文化差异、国际商务伦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国际直接投资和区域一体化等内容。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诚信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支撑和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毕业要求的第6项要求,具体内容为:“具备敬业、守业的职业精神,了解并遵守所学专业的伦理和职业道德。”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诚信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诚信经营,遵守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为祖国经济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

《国际商务1》是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专业理论性管理课程,是国际市场营销、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先修核心课程。《国际商务1》课程实行研究型教学(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模式,其中大班教学时需特别注重联系国际商务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外贸业务的真实情况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小班讨论的讨论主题、内容更是需要依据外贸实践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去设置,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实际业务的运行情况并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予以加强。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将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人才培养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2.2 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国际商务专业相关领域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了解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掌握商务基本理论,了解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把握最新前沿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从国际经贸活动奠定基础,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2、毕业要求2.3培养独立商务运营与管理业务、国际市场营销和市场拓展能力。

奠定学生国际商务活动的作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国际商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比较不同国家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差异,从而为今后进行国际商务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毕业要求4.2理解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培养国际化的职业素养。

辨别差异化的国际商务环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商务环境中,有区别地制定和使用不同的商务策略,遵守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规范,同时具备针对既定商品开展国际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Topics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2.2

2.3

4.2

1、引言和概论

包括:第1章全球化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等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课后研讨



2、国家差异

包括:第2章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3章政治经济和经济发展/4章文化差异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课堂讨论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案例分析、课后研讨

 


3、国际商务伦理

包括:第5章国际商务伦理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案例分析、课后研讨


4、全球贸易

包括: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7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案例分析、课后研讨


5、国际投资

包括: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案例分析、课后研讨

6、区域经济一体化

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案例分析、课后研讨


全部内容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或综合报告)




 

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1.全球化

1)教学内容:

全球化的含义。

全球化内主要推动力。

全球经济变化的本质。

有关全球化影响的争辩的各主要观点。

全球化过程如何既为企业管理人员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全球经济变化的本质。

有关全球化影响的争辩的各主要观点。

3)教学目标:

理解全球化-词的含义,能够理解全球化包含的内容,全球化与就业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对待全球化的态度。

理解全球化内主要推动力。了解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视角了解全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而理解全球政治格局变化的内在原因。

理解全球经济变化的本质。总结全球经济变化的原因和本质,分析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各类统计数据,了解与全球化相关的各国态度及变革。

理解有关全球化影响的争辩的各主要观点。关于全球化的观点不同国家态度是不同的,了解引起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评价到全球化过程如何既为企业管理人员创造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诚信经营,树立大局意识和国际视野,利用专业知识开拓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结合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客观认识差距,肯定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脚踏实地、积极创新。

2.国家差异

1)教学内容: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差异。

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异。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制差异。

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

全世界出现的宏观政治和经济变化。

转型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文化意味着什么。

构成不同社会文化差异的因素。

不同文化对商业和经济的影响。

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工作场所的价值。

文化变化对经济和商业的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差异。

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异。

全世界出现的宏观政治和经济变化。

转型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构成不同社会文化差异的因素。

不同文化对商业和经济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区分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差异。

区分不同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异。

区分不同国家的法律体制差异。

理解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理解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

理解全世界出现的宏观政治和经济变化。

理解转型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意味着什么。

评价构成不同社会文化差异的因素。

理解不同文化对商业和经济的影响。

理解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工作场所的价值。

理解文化变化对经济和商业的影响。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遵守国际贸易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合同价格条款职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商业伦理、商业秘密等意识,并能够在对外贸易实践中,结合国家、法律、文化等因素,给出合理的价格、数量方案。

3. 国际商务伦理

1)教学内容:

伦理困境。

导致管理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通往伦理道德的不同的哲学路径。

经理们应该如何将道德考虑融入企业决策。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伦理困境。

导致管理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通往伦理道德的不同的哲学路径。

3)教学目标:

熟悉国际商务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分析伦理困境。

理解导致管理人员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理解通往伦理道德的不同的哲学路径。

理解经理们应该如何将道德考虑融入企业决策。

4.全球贸易

1)教学内容:

国家间为何进行贸易。

解释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各个理论。

为何众多经济学家深信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将提升国家的经济福利这些国家都加入一个自由贸易体系。

坚持认为政府能为在某些特定产业中赢得国家竞争优势扮演一种先导角色相关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商务实践的重要启示。

坚持认为政府能为在某些特定产业中赢得国家竞争优势扮演一种先导角色相关观点。

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商务实践的重要启示。

政府用来影响国际贸易往来的政策工具。

政府为什么有时会干预国际贸易。

反对战略贸易政策的观点。

世界贸易体系的演进历程和时下的贸易事件。

世界贸易体系发展对管理者的启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家间为何进行贸易。

解释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各个理论。

为何众多经济学家深信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将提升国家的经济福利这些国家都加入一个自由贸易体系。

政府用来影响国际贸易往来的政策工具。

政府为什么有时会干预国际贸易。

3)教学目标:

分析国家间为何进行贸易。

理解解释国家间贸易往来的各个理论。

理解为何众多经济学家深信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将提升国家的经济福利这些国家都加入一个自由贸易体系。

评价坚持认为政府能为在某些特定产业中赢得国家竞争优势扮演一种先导角色相关观点。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商务实践的重要启示。

评价政府用来影响国际贸易往来的政策工具。

理解政府为什么有时会干预国际贸易。

理解反对战略贸易政策的观点。

分析世界贸易体系的演进历程和时下的贸易事件。

分析世界贸易体系发展对管理者的启示。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结合国际贸易壁垒案例,如反倾销、反补贴,让学生明白进出口货物中即将面临的等多方面贸易壁垒,培养学生商业社会中的风险意识,让学生清楚,今后在不同的岗位,都要具有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国际直接投资

1)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经济的国际直接投资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的不同理论。

政治意识形态对政府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利弊。

政府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工具的范围。

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和政府政策对于管理者的意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际直接投资的不同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利弊。

政府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工具的范围。

3)教学目标: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国际直接投资趋势。

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不同理论。

分析政治意识形态对政府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的影响。

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利弊。

理解政府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工具的范围。

分析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和政府政策对于管理者的意义。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对对外投资行为的分析能力。结合对外投资案例,如沃尔玛在日本投资、吉利收购沃尔沃等案例,让学生明白对外投资的具体过程和投资中遇到的风险及解决方式,同时要履行母国的职责和义务。

n  培养学生遵守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履行职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商业伦理和社会职业道德、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意识,不论作为进口商还是出口商,要想在商业社会中立足,必须具备起码的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方能有长远的发展,达到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6.区域经济一体化

1)教学内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层次。

主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依据。

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依据。

世界上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协议的历史、当前范围和未来前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对企业的含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层次。

主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依据

3)教学目标:

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层次。

理解主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依据。

理解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依据。

分析世界上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协议的历史、当前范围和未来前景。

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对企业的含义。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培养学生的诚信经营和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履行合同。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诚信经营意识,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与规范,根据商业社会规则和经济形势进行谈判与磋商,签订合同后,能够按照合同法的要求,及时履行合同,既保证自身的商业利益,又能够考虑到合作伙伴的权益。


三、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1、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课堂研讨、单元测验、案例分析等。

出勤:占总成绩的5%;由实际出勤数与总应出勤数之比乘以100得到出勤的实际成绩。

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的5%;根据课堂互动参与的情况综合评定,包括积极参加课堂互动的态度、次数和质量等进行评分。

课堂研讨。占总成绩的15%;学生根据主讲教师提供的研讨任务,在学期内分组完成3次课堂讨论任务,撰写讨论报告和汇报PPT

单元测验:占总成绩的15%;单元测验以国际贸易实务MOODLE的单元测验为准,以各单元测验成绩的平均值折算为百分制下的实际成绩。

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10%;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案例分析。相关课程内容结束布置课后作业任务,课后作业按照满分100分来计分。


2. 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期末考试满分100分,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信用证分析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形式组成。

其中,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案例分析或研讨分析等内容评价标准如下:



标准

成果

不达标

0-59分)

基本达标

60-70分)

达标

71-84分)

优秀

85-100分)

知识掌握和理解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差,表述错误较多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好,表述有部分错误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很好,表述错误较少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极好,没有表述错误

理论应用

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理论应用能力较好,能够利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分析,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应用能力很好,擅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能充分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分析能力有限,缺乏中心思想和逻辑线索

分析能力较强,逻辑整体连贯,但存在部分错误与模糊之处

分析能力强,内容连贯一致,论证到位

分析问题能力很强,条理清晰,逻辑明确,阐释充分


 

四、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采用如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以面授方式为主。

2)案例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案例,课下学生自学案例内容,课堂开展案例讨论,结束后提交案例分析总结。

3)要求自学部分教学内容。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

学时

案例

学时

研讨

学时

实验

学时

自学

学时

习题课

讨论

学时

1、引言和概论

2




2



2、国家差异

6

2



2



3、国际商务伦理

4

2



2



4、全球贸易

6

2



4



5、国际直接投资

4

2



4



6、区域经济一体化

2




2



合      计

24

8



16



总      计

32学时+16自学学时

备注:自学学时用于预习、复习、在线习题、自学、课堂拓展等学习活动等。


六、教学资源

核心教材:

1.查尔斯,希尔主编,《国际商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1版。

参考书目:

1.卢进勇,郜志雄编著,《国际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09月。

2. 倪晓宁编著,《国际商务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7月。

 

其他学习资料:

七、教学团队

指导教师:

王伟,男,副教授,国贸与会展系主任,国际贸易实务主讲教师,承担课程统一规划、各类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项目;

焦百强,男,副教授,国贸与会展系副主任,国际贸易实务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校一流课程建设、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指导等;

王敏杰,男,副教授,国贸与会展系专任教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课程讲授、一流课程建设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