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2021级教学大纲

发稿时间:2022-09-29浏览次数:15

2022-06-05


《审计学》教学大纲(认证版)

Auditing



课程英文名

Auditing

课程编号

1A10869

课程类别

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4

理论+实验

3+1

总学时数

64

先修课程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经济法、税法

开课学院

商学院

开课系部

财务与会计系

面向专业

会计学、财务管理

开课学期

5








注: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模块课程/素质拓展课程;

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修/选修

一、课程描述

《审计学》是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审计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开展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应有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标要求,培养诚信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勇于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会计审计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审计学》课程实行研究型教学(大班教学、小班讨论)的模式,其中大班教学时需特别注重联系上市公司报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如何理解审计报告、掌握审计流程,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小班讨论的讨论主题、内容更是需要依据审计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去设置,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实际的审计实际操作情况并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中得以改进。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诚信内容融入审计学全课程体系,达到会计专业毕业要求指标1。即“培育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将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人才培养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2.1理解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理解我国经济法规和税收法规,培养专业法律意识、法律判断能力。

奠定学科理论知识和法律基础。学生要具备丰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具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掌握经济、税收、会计、审计等法规制度,作为执行审计工作、进行审计判断的依据。

2、毕业要求2.2 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相关领域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学生要全面掌握审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适用法律等,形成对审计学的基本知识结构,从而为学习其他专业理论和实操内容奠定实践基础,并为进一步开展审计学相关科学研究积累理论基础。

3、毕业要求5.1具备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和识别复杂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提升学生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能够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识别企业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审计如何采取应对之策。针对收入、会计估计、关联方等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领域,审计如何去设计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4、毕业要求5.2具备在相关领域的项目设计、研究实践、成果报告等实践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升学生的运用审计学相关知识结果解决财务与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形成富有建设性成果报告,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基于审计学逻辑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2.1

2.2

5.1

5.2

1、审计导论

包括:第1章审计导论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慕课教学等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课堂讨论、案例分析

 



2、审计准则相关

包括:第2章审计准则;第3 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课堂讨论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案例分析、课后讨论



3、财务报表审计基本框架

包括:第4章财务报表审计过程;第5章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第6章审计方法、证据和底稿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课堂讨论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案例分析、课后研讨



4、业务循环审计

包括:第7章销售收款循环;第8章采购付款循环;第9章货币资金循环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案例分析



5、审计报告

包括第10章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案例分析


整体内容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核或者综合报告





 

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审计导论

1)教学内容: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审计的基本概念

3.审计目标、对象                        4.审计的职能、作用

5.审计的分类                            6.注册会计师职业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审计的概念、审计目标和对象、审计职能和作用、审计分类、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应掌握中外审计的产生和沿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并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了解我国审计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及其特征;了解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的过程;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理解和熟记审计的概念和属性、审计的目标和对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2、审计准则

1)教学内容:

1.审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2.审计准则的涵义

3.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                   4.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审计准则的含义和特征及作用、审计准则的结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框架、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核心内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关系。

教学难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核心内容,包括对一般准则、外勤准则和报告准则条款内容的理解和判断,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3)教学目标:

本章阐述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独立审计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独立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性质和作用,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结构及其基本内容,美国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形式和时间要求。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客观分析问题等意识,并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结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结果,达到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3、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1)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2.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概述

3.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4.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技术规范、对客户的责任、对同行的责任、业务承接中的职业道德,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联系审计的目的来理解审计人员法律责任,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的涵义、区别及其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关系。

教学难点:注册会计师被控告的可能原因和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理解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及其构成;掌握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构成;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了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弄清、弄懂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内涵,掌握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掌握注册会计师对发现和披露错误、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的责任;理解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的关系;掌握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严格遵守职业规则,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审计程序的执行必须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不同的审计程序运用于什么阶段和情境,审计程序如何执行、结果如何处理,都必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本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客观分析问题等意识,并能够在审计工作实践中,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结果,达到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4.财务报表审计过程

1)教学内容:

1.审计总目标                               2.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3.审计过程概述                             4.接受业务委托

5.计划审计工作                             6.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及认定的关系;业务承接、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审计工作的步骤、重要性含义的理解,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包括运用的一般要求、判断标准、两个层次的考虑、帐户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分配),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计划重要性水平与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水平不同时注册会计师的考虑和分析,尚未调整的错漏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时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意见的影响;审计风险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审计风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进一步评估和最终评估,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及评估水平的高低对审计程序、审计意见的影响,审计报告。

教学难点: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及认定的关系;计划重要性水平与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水平不同时注册会计师的考虑和分析,尚未调整的错漏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时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意见的影响;审计风险模型的计算和分析,审计风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进一步评估和最终评估,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及评估水平的高低对审计程序、审计意见的影响。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应掌握审计总目标的内容,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认定的含义,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及认定的关系;掌握签约前应做的工作,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理解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计划编制与审核;掌握编制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考虑;掌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并了解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内容;理解审计中对内部审计、专家和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掌握与治理层与管理层沟通的事项;理解审计风险准则运用的基本思路,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了解审计报告的作用和种类。

5、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1)教学内容:

1.风险评估程序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3.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4.风险应对及进一步审计程序

2)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对风险评估的修正;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控制测试的方法;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围绕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理解内部控制要素及其对审计的影响;掌握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基本思想;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了解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初步掌握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理解与掌握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

6、审计方法、证据和工作底稿

1)教学内容:

1.审计方法概述                            2.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

3.审计取证的技术方法                      4.审计的抽样方法

5.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6.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7.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8.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9.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审计取证技术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样本设计与选取、抽样结果的评价、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和属性抽样、变量抽样的程序、方法、计算和适用范围;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复核。

教学难点:分析程序的应用,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和属性抽样、变量抽样的程序、方法、计算和适用范围,审计证据的收集。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审计方法的涵义,了解选用审计方法的原则,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掌握审计取证的技术方法;理解审计抽样的意义,掌握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掌握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特性及分类、搜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指导审计工作过程打下理论基础。

7、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教学内容: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        2.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3.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4.应收账款审计

5.坏账准备审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主营业务收入审计、应收账款审计.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熟练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坏帐准备账户的审计方法和技能。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熟记有关概念和财务会计的有关规定;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性程序;要学会各种审计方法的运用;要了解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在审计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运用所学的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8、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1)教学内容:

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2.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3.应付账款审计                    4.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审计。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熟练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审计方法和技能。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熟记有关概念和财务会计的有关规定;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性程序;要学会各种审计方法的运用;要了解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在审计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运用所学的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9、货币资金

1)教学内容:

1.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2.内部控制测试

3.现金审计                            4.银行存款审计

5.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货币资金业务常见的错弊形式、现金审计、银行存款审计。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事项、持续经营等项目的审计方法和技能。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理解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的特性;熟记有关概念和财务会计的有关规定;掌握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性程序;要学会各种审计方法的运用;要了解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事项、持续经营等项目在审计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0、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1)教学内容:

1.终结审计                            2.审计报告概述

3.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4.审计意见的类型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标准审计报告的种类以及各种审计报告的适用条件和术语表达、审计报告编写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3)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审计报告编制前应做的工作;了解审计报告的意义、作用、基本结构及主要内容;掌握标准审计报告的种类以及各种审计报告的适用条件、术语表达;掌握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熟悉审计报告编写的步骤和基本要求;了解特殊目的审计报告。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育学生客观公正的为人处世态度,在本职工作中不受经济利益诱惑,不受私人关系影响,不受他人意见干扰,能够保持独立判断。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1、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课堂研讨、单元测验、案例分析等。

出勤:占总成绩的10%;由实际出勤数与总应出勤数之比乘以100得到出勤的实际成绩。

课堂研讨。占总成绩的30%;学生根据主讲教师提供的研讨任务,在学期内分组完成1次课堂讨论任务,撰写讨论报告和汇报演示课件。

单元实训:占总成绩的10%;单元实训以审计学单元实训为准,以各单元实训成绩的平均值折算为百分制下的实际成绩。

案例大作业:占总成绩的30%;主要为根据审计课程讲授内容,结合上市公司年报及热点问题分析。课后作业按照满分100分来计分。

个人作业:占总成绩的20%;主要为根据审计课程讲授内容,结合审计基本概念何知识点完成相关作业。课后作业按照满分100分来计分。

 

2. 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期末考试满分100分,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组成。

其中,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案例分析或研讨分析等内容评价标准如下:(根据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点,写设计不同量规要求)

 


标准

成果

不达标

0-59分)

基本达标

60-70分)

达标

71-84分)

优秀

85-100分)

知识掌握和理解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差,表述错误较多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好,表述有部分错误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很好,表述错误较少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极好,没有表述错误

理论应用

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理论应用能力较好,能够利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分析,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应用能力很好,擅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能充分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分析能力有限,缺乏中心思想和逻辑线索

分析能力较强,逻辑整体连贯,但存在部分错误与模糊之处

分析能力强,内容连贯一致,论证到位

分析问题能力很强,条理清晰,逻辑明确,阐释充分

 

五、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采用如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以面授方式为主。

2)案例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案例,课下学生自学案例内容,课堂开展案例讨论,结束后提交案例分析总结。

3)研讨式教学:本课程根据知识点内容安排2次研讨,每次研讨结束要求提交研讨报告一份。

4)要求自学部分教学内容。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

学时

案例

学时

研讨

学时

自学(实训)

学时

习题课

讨论

学时

1、审计导论

10



10

5


2、审计准则相关

20

6

4

20

6

6

3、财务报表审计基本框架

16

4


18

7

4

4、业务循环审计

16



14

8


5、审计报告

18

3

4

18

8

3

合     计

80

13

8

80

34

13

备注:自学与实训学时用于实训、预习、复习、在线习题、自学、课堂拓展等学习活动等。


七、教学资源

核心教材:孙伟龙,《审计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3

参考教材: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3

2.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八、教学团队

指导教师:李成艾 文峰 赵彩虹

专业负责人:孟祥霞